生態環境部召開9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9月26日,生態環境部舉行9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司長劉志全出席發布會,介紹我國深化環評與排污許可改革等工作進展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并共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新聞發布會現場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上午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9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今天發布會的主題是:深化環評與排污許可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我們邀請到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司長劉志全先生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我先通報幾項近期工作。
生態環境促進穩增長服務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進展
今年以來,生態環境部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職能作用,制定實施了《生態環境促進穩增長服務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并及時謀劃推出新的接續政策措施,有力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回升向好。
一是重大項目環評服務保障有力。積極發揮環評審批“三本臺賬”(國家、地方、外資三個層面重大項目環評審批服務清單)和綠色通道機制作用,在嚴守生態環保底線基礎上,為重大投資項目提供全過程保障。
二是生態環境領域有效投資持續擴大。建立健全生態環境領域重大工程臺賬,涉及項目近1萬個,已完成投資超過6000億元。截至8月底,全國累計約3.3億噸粗鋼產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4.6億噸粗鋼產能完成燒結球團脫硫脫硝、料場封閉等重點工程改造,共占全國總產能的76%。
三是惠企紓困幫扶效果持續顯現。出臺實施《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辦法》,新增首違不罰、無主觀過錯不予處罰等,深入實施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制度。深化國家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平臺建設,提煉形成約2000項重點技術,幫助企業形成技術解決方案。
四是環境政策支持不斷強化。聚焦區域重大戰略出臺相應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措施,打造綠色發展高地。基本建成部、省、市三級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系統,為市場相關方提供全面準確的環境信息,有效引導綠色投資。持續推動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試點和氣候投融資試點。
五是改革提質增效舉措加快落地。推動出臺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指導意見,全面啟動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動態更新。制定公布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或者擴大排污口審批實施規范,推動地方印發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權限劃分方案。
生態環境部將繼續抓好促進穩增長服務高質量發展各項具體措施落地見效,推進實施一批新政策新舉措,助推經濟運行持續回升向好,以高水平保護促進高質量發展。
推進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
為貫徹落實《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持續實施《城市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方案》,生態環境部等8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于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的通知》,將在全國范圍內遴選一批工作基礎好、預期示范帶動作用強的試點城市,積極推進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
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發展的歷史階段,以防范氣候風險為目標建設氣候適應型城市,可以大限度降低氣候變化不利影響和風險,提高城市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對保障城市安全運行、提高城市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潛力具有重要意義。
試點申報城市應根據實際情況,結合完善城市適應氣候變化治理體系、強化城市氣候變化影響和風險評估、加強城市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加強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風險監測預警和應急管理、優化城市適應氣候變化空間布局、提升城市基礎設施氣候韌性、推進城市氣候變化健康適應行動等重點任務,合理選擇確定本地試點建設目標,積極探索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路徑和模式,有效提升城市適應氣候變化能力。
下面,請劉志全司長介紹情況。
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司長劉志全
劉志全:感謝主持人。新聞界的朋友,上午好!很高興再次見面交流,我代表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對大家長期的關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謝!今年以來,我們堅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在三個方面下功夫,持續推進環評與排污許可改革:
第一,深入推進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加快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三條紅線”“完善全域覆蓋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為發展‘明底線’‘劃邊框’”,我們一是全力推進制度建設,強化頂層設計,推動分區管控要求納入黃河保護法、青藏高原保護法等4部法律和43部地方法規,法治保障進一步加強。二是印發實施《2023年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動態更新工作方案》,組織開展與國土空間規劃銜接試點,研究健全責任、法規、技術、應用、監管、保障等六大體系,制度建設進一步完善。三是積極推動分區管控成果在政策制定、環境準入、園區管理、執法監管等方面的應用,源頭預防作用進一步發揮。四是初步建成國家-省級層面信息平臺,組織典型案例宣傳,廣泛開展培訓和幫扶指導,確保制度有效實施。
第二,推進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黨的二十大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都強調要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我們積極推進,一是實現排污許可動態“全覆蓋”。全國已將352.5萬家固定污染源納入排污許可管理,管控水污染物排放口25.7萬個、大氣污染物排放口107.3萬個。二是不斷完善排污許可制的“四梁八柱”。研究起草《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實施方案》,加快修訂《排污許可管理辦法》,研究優化排污許可證(副本),更好服務污染防治攻堅戰。三是強化排污許可證質量監管。基本完成“雙百”檢查任務,累計完成33.5萬張排污許可證質量審核、23.3萬份執行報告內容規范性審核。建立健全三級核查工作機制,開展排污許可證質量常態化監管,督促完成一批問題整改。四是持續完善排污許可技術規范體系。新發布實施《排污單位污染物排放口二維碼標識技術規范》《排污許可證質量核查技術規范》《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 工業噪聲》等。
第三,進一步優化環評管理。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以改革優化營商環境、以服務提升審批效能、以監管守牢環保底線,更好服務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一是印發實施《關于進一步優化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意見》。加強制度銜接聯動,探索環評與排污許可“兩證審批合一”,出臺“四個一批”改革舉措,并嚴格準入和監管,堅決守住生態環保底線。出臺陸地石油天然氣開發建設項目、民用機場建設工程環評技術導則。二是用好“三本臺賬”和綠色通道機制,針對今年納入臺賬的818個擬開工項目,分行業召開14次調度會,指導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要求。我部完成20個重大基礎設施和資源開發項目環評審批,涉及總投資2600多億元。1-8月,全國共完成環評審批8.09萬個,同比增長13.0%,涉及總投資14.7萬億元,同比增長9.4%。三是強化環評質量監管。相繼推動山東錦華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環評造假案、江西展航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環評造假案宣判,十多名環評違法犯罪分子被依法判刑,充分彰顯出對環評弄虛作假“零容忍”的態度和依法嚴懲的決心。
對近期重點工作先介紹到這里。下面,我愿意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謝謝各位!
劉友賓:下面,請大家提問。
每日經濟新聞:在今年7月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完善全域覆蓋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為發展“明底線”“劃邊框”,請問在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建設方面,具體有哪些措施?
劉志全:感謝記者朋友的提問。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我部高度重視。在我部全力推進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下,截至2021年底,全國省、市兩級“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已經地方黨委政府審議發布。實施2年多來,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在生態環境參與宏觀綜合決策、提升生態環境治理效能、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下一步我們將圍繞完善全域覆蓋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為發展“明底線”“劃邊框”,建制度、優管理、促應用、強基礎,持續完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力爭到2025年,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技術體系、政策管理體系較為完善,數據共享與應用系統服務效能顯著提升,應用領域不斷拓展,應用機制更加有效,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具體在四個方面著力。
一是建制度。研究制定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有關意見,進一步確立制度定位、明確各方責任,部署管控方案制定、更新、應用,加強監督考核等重點任務。持續推動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納入海洋環境保護法、環評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制修訂,積極推動地方立法,強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法律“硬約束”。
二是優管理。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的制定、實施應用、監督考核全鏈條管理,制定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管理規定。針對與國土空間規劃銜接、減污降碳協同、健全源頭預防體系、支撐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等熱點、難點領域開展試點,積累經驗、提供示范。建立年度跟蹤與五年評估相結合的跟蹤評估機制,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地方并督促整改。
三是促應用。持續推進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在政策制定、環境準入、園區管理、執法監管等領域的應用。強化典型案例宣傳推廣,加強國家-省級層面信息平臺建設,提升平臺輔助的決策能力,高效服務規劃編制和項目招商引資等科學決策。加強與其他業務系統的信息共享、業務協同,積極開發網頁端、移動端,共享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相關成果。
四是強基礎。推動完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理論和技術體系,適時啟動修訂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技術指南、信息平臺建設指南和接口規范等技術標準,開展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研究。推動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納入黨政領導干部教育培訓內容,深入開展地方宣傳交流培訓,努力營造全社會廣泛關注、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
總臺央視:劉司長,您在今年1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23年將全面推行排污許可制度,這項工作目前取得了哪些進展,下一步還將作出怎樣的安排?
劉志全:謝謝您的提問。中央多次明確提出要“完善污染物排放許可制”“構建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體系”。在黨的二十大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近年來,我部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持續深化排污許可制度改革,取得明顯成效。目前,環境保護法、噪聲污染防治法等七部法律均明確了排污許可要求,國務院頒布實施《排污許可管理條例》,經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我部印發了《關于加強排污許可執法監管的指導意見》,我部還發布了與排污許可制度實施相關的161個技術規范,構建了科學完善的技術體系,將352.5萬家排污企業納入管理,實現排污許可全覆蓋,切實加強執法監管。
下一步,我部將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緊緊圍繞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目標,突出排污許可核心制度建設,聚焦“一個核心”、突出“一條主線”、深化“四個創新”、抓好當前六個方面工作,繼續推進排污許可制改革,助力建設美麗中國。
一是聚焦“一個核心”。固定污染源管理是我國環境管理的重中之重,排污許可制度改革任務必須突出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全面保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二是突出“一條主線”。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體系建設是深化改革的主線,要加強環評、環統、環境稅、監測、執法等環境管理制度與排污許可制的銜接融合,統籌推進制度改革。
三是深化“四個創新”。一要全面許可、精準服務。將企業廢水、廢氣、固廢、噪聲、土壤等環境管理要求依法納入排污許可證,探索與碳減排、重點新污染物管控的銜接路徑,落實排污許可多要素、多污染物協同管理。二要深度銜接、協同聯動。以改善環境質量為導向,以排放量銜接為重點,實行全口徑管理,完成各項生態環境管理制度與排污許可制度深度銜接、協同,實現固定污染源環境管理數據統一,提升管理效能。三要“一證”管理、全面履責。引導企業依法領證、按證排污、落實主體責任,推動生態環境部門依規核發、按證監管、實行部門聯動協同管理,有序引導社會公眾參與監督,構建“企業自證守法、政府依證監管、社會共同監督”的新型治理體系。四要數字監管、提質增效。推動排污許可數據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優化環境執法技術手段,創新信息化監管方式,提升環境執法效能。
四是近期抓好六個方面工作。一要健全排污許可制度體系,組織編制《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實施方案》,修訂《排污許可管理辦法》,制定《關于開展工業噪聲排污許可管理工作的通知》,持續優化排污許可證(副本)。二要完善排污許可制度體系,組織開展總則、排放量核算方法等一批技術規范制修訂。三要推動與環評、環統、環境稅、監測、執法等環境管理制度銜接試點,更好形成合力。四要持續開展排污許可發證登記動態更新,確保固定污染源“全覆蓋”。五要強化提質增效,開展排污許可證質量常態化審核,加強宣傳培訓和執法監管。六要進一步提升排污許可信息化水平。
中國青年報: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是減污降碳的重要內容,請問生態環境部近年圍繞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上馬,采取了哪些舉措?
劉志全:謝謝您的提問。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深刻闡述了新征程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處理好的“五個重大關系”,首先闡述的就是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系。他強調,要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通過高水平環境保護,不斷塑造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著力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
近年來,生態環境部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堅決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上馬,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一是指導地方嚴格準入把關。我部在2021年就專門印發了《關于加強高耗能、高排放建設項目生態環境源頭防控的指導意見》,指導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嚴格“兩高”項目環評審批,推進減污降碳協同控制,將環境質量底線作為硬約束,落實污染物區域削減措施,引導“兩高”行業綠色低碳發展轉型。二是實施清單化管理。我部將1.6萬個“兩高”項目列入清單管理,定期了解項目進展情況,指導地方生態環境部門嚴把準入關口,優化建設方案,防范“未批先建”違法行為。三是規范審批尺度。我部正在分批修訂相關行業環評審批原則,去年我們出臺了鋼鐵/焦化、現代煤化工、石化、火電等行業環評審批原則,從優化選址、提升清潔生產和污染防治水平、促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等方面,強化了對相關行業“兩高”項目環評審批把關的要求,切實發揮環評制度綠色引領作用。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要求,嚴把準入關口,堅決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上馬。一是繼續實施“兩高”項目清單化管理。做好對各地“兩高”項目環評審批情況的定期調度,加大項目事中事后監管力度,將“兩高”項目作為重點開展環評文件質量復核和環評批復要求落實情況抽查,督促落實各項要求。二是繼續加強對“兩高”項目環評審批的指導。在去年出臺4個行業環評審批原則的基礎上,今年正在研究制定電解鋁、水泥等行業環評審批原則,持續加強對相關行業“兩高”項目環評審批工作的指導。三是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嚴格“兩高”項目環評準入把關,落實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落實有關區域和行業碳達峰行動方案、清潔能源替代、清潔運輸、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等政策要求。將溫室氣體排放納入環境影響評價,統籌開展污染物和碳排放的源項識別、源強核算、減污降碳措施論證,推動減污降碳協同控制,鼓勵開展綠氫耦合、高濃度二氧化碳捕集封存等創新性綠色低碳技術示范應用。
華夏時報:環評造假影響十分惡劣,近幾年來生態環境部門持續加強對環評弄虛作假等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我們也看到仍然有人在頂風作案,請問生態環境部將采取哪些監管措施,進一步管住環評造假的問題?
劉志全:謝謝您的提問。近年來,在嚴懲重罰的態勢下,環評文件質量持續改善,環評市場進一步激發活力。但就像記者朋友剛剛所說的,仍有人頂風作案,嚴重擾亂市場秩序,損害環評制度公信力。為此,生態環境部門持續加強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將犯罪分子繩之以法。5月份宣判的山東錦華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環評造假案,4人獲刑,不久前宣判的江西展航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環評造假案,8人獲刑,環評單位的實際控制人、法定代表人、“掛靠”環評工程師等違法犯罪分子受到了法律的嚴懲。
要深刻汲取教訓,以案為鑒、舉一反三,強化責任落實。第一,環評單位務必嚴格落實直接責任。環評單位在建設項目環評工作中起技術支撐作用,對環評文件內容和結論承擔直接責任,在從業中必須依法經營、誠信經營,依靠提供高質量的環評文件贏得市場,如果有人唯利是圖、膽敢以身試法,必將受到法律的嚴懲。第二,環評工程師務必嚴格落實重要責任。環評工程師在環評文件編制中作為編制主持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涉案環評工程師為了蠅頭小利抱著僥幸心理“掛靠”其環評工程師職業資格,越過職業道德底線,也越過了法律的底線,對工作、生活、家庭均造成了難以挽回的嚴重影響,所有環評工程師和所有環評從業人員都應當引以為戒,守好環評從業的底線。第三,建設單位務必嚴格落實主體責任。環評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建設單位對環評文件的內容和結論負責,應當對建設項目環評文件質量承擔主體責任。警示建設單位務必引起高度重視,優先選擇信用良好、符合能力建設指南要求的環評單位,落實主體責任,對環評文件的內容和結論進行審核,切不可因小失大,以致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甚至承擔嚴重的法律后果。同時,環評審批、評估部門和專家必須嚴格落實把關責任。對存在質量問題的環評文件通過審批的,一并對審批部門、評估機構及專家予以通報,對屬于嚴重質量問題的,要求依法撤銷批復并嚴格責任追究。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門一是將堅持“嚴”的基調,堅決懲處環評弄虛作假行為,積極協調地方和公檢法等部門強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落實“兩高”聯合發布的《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環評造假露頭就打。二是堅持防微杜漸,持續強化日常監管,按季度對環評人員從業異常情況開展預警,以環評文件智能復核查重及時發現苗頭性問題,聯合人社部門常態化排查嚴打“掛靠”等行為,清除違法違規從業的“土壤”。三是堅持著眼長遠,進一步加強環評監管長效機制建設,修訂《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監督管理辦法》,全面強化環評文件質量監管。
澎湃新聞:我國作出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宣誓已經三年,請問環評與排污許可工作如何支持“雙碳”目標,請問在支持各地深入開展重點行業建設項目溫室氣體排放環境影響評價試點方面工作進展如何?
劉志全:謝謝您的提問。根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關于統籌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以及《“十四五”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許可工作實施方案》等工作部署和要求,我們充分發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對溫室氣體的源頭防控作用,組織有關地方深入開展了重點行業建設項目溫室氣體排放環境影響評價試點,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工作進展。
一是總結形成一批典型案例。2021年以來,組織浙江、重慶等9個省(區、市)聚焦鋼鐵、建材、有色、石化化工等6個重點行業共548個建設項目開展溫室氣體排放環境影響評價試點,并取得了初步成果。我們收集整理試點案例四十余個,形成一批典型經驗和成功做法,近期將開展宣傳報道,供各地參考借鑒。如山東某鋼鐵項目通過溫室氣體環評試點,煉鐵、煉鋼工序碳排放強度比現有工程大幅下降,分別降低39.1%和47.1%,同時推動碳排放減量替代,項目實施后,碳排放量減少約348萬噸/年,企業碳排放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二是初步建立評價方法,探索技術路徑。指導試點地區制定建設項目溫室氣體排放環評技術指南10項,包括綜合性指南4項,鋼鐵、煤化工等重點行業技術指南6項。同時在試點地區結合行業特色,提出重點行業溫室氣體排放量核算參數和評價基準。如河北省通過摸底調查省內149家鋼鐵企業碳排放情況,分工序提出鋼鐵行業二氧化碳排放量核算方法和績效標準值。陜西省采用排放因子法、物料平衡法相結合的核算方法測算省內21個重點煤化工項目碳排放水平,初步確定了煤制甲醇、煤制烯烴、合成氨產品的碳排放績效值。
三是落實減污降碳措施,推進碳減排。通過環評將減污降碳措施細化至生產設施和工藝層面,如去年批復的內蒙古某煤化工項目從源頭減碳(綠氫耦合)、過程減碳(空分機組煤驅改電驅)、末端減碳(實施二氧化碳封存)三方面提出了碳減排措施,共減少原料煤和燃料煤消耗307萬噸/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31萬噸/年,較原來方案減少30%,實現了“減污降碳”協同。浙江省開展了鋼鐵、化纖、化工、石化、印染、造紙、建材等行業減污降碳協同技術研究,初步篩選和評估了重點行業減污降碳先進技術,形成了減污降碳推薦技術集成示范。此外,我們還推進在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產業園區規劃環評領域開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試點。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部署,深化溫室氣體排放環評試點,落實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要求,選擇重點地區、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逐步擴大試點的范圍和類型,探索將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管控納入試點,加強關鍵技術研究,整合各地試點研究成果,完善相關政策和技術體系,推動加強法治保障,夯實溫室氣體排放環評基礎。
海報新聞:我們注意到,近期生態環境部常務會議審議并通過《關于進一步優化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意見》,提出深化環評改革試點、牢牢守住生態環保底線等。請問在支撐服務高質量發展,深化改革,守好底線等方面生態環境部有什么舉措?
劉志全:謝謝您的提問。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要嚴把準入關口,要處理好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的關系。我們既要服務保障重大項目科學落地,促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又要守好生態環境底線,牢牢把住綠色發展方向不偏航、不失速。為此,生態環境部近期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優化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意見》,重點部署四方面任務。
第一,在制度銜接聯動方面。一是加強環評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銜接,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指導作用,優化產業園區規劃環評和項目環評,簡化有關內容,服務招商引資和重大項目落地。二是推動環評與排污許可“兩證審批合一”。對生產工藝相對單一、環境影響較小、建設周期短,且應當編制報告表的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等12類建設項目,可在項目開工建設前接續辦理環評與排污許可手續,建設過程中發生的非重大變動,無需重新辦理環評,排污前一次性變更排污許可證即可。
第二,在深化環評改革方面,采取“四個一批”改革舉措。一是試點推進一批登記表免予辦理備案手續。主要對試點園區內的城市道路、管網管廊、分布式光伏發電、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城鎮排澇河流水閘及排澇泵站等5類環境影響較小的項目,可免予環評備案,我部還將及時總結試點經驗,納入《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修訂。二是試點推廣一批報告表“打捆”審批。對試點園區內紡織服裝業,塑料制品業,設備制造業等9個行業以及其他集中搬遷入園的報告表項目,實施環評“打捆”審批。同時,針對新興的生物藥品制造及其研發中試類項目出臺改革舉措,如果屬于生產和環保設施不變,僅原輔料、產品變化的,只要污染物排放未超過原環評要求,則無需重新環評。三是簡化一批報告書(表)項目環評內容。一方面銜接規劃環評,對納入產業園區、煤炭礦區、港口、航運、水利、水電、軌道交通等專項規劃的項目,可引用有關監測數據、結論,并簡化有關符合性分析、依托設施分析等內容。另一方面銜接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簡化項目環評相關分析內容。四是試點優化完善一批項目環評總量指標審核管理。一方面做好重大投資項目環評保障,納入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的規劃、文件的建設項目,可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統籌調配指標來源,“先立后改”煤電項目大氣污染物總量指標可來源于本行業或非電工業行業可量化的清潔能源替代、落后產能淘汰形成的減排量;另一方面優化試點園區內部分中小微企業項目總量指標管理,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揮發性有機污染物新增年排放量小于0.1噸,氨氮小于0.01噸的,建設單位可免予提交總量指標來源說明。
第三,在加強監管方面。一是要求嚴守環境準入底線。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總要求,嚴格依法審批,嚴守生態環境底線,對涉“兩高一低”項目、承接產業轉移項目、“公園”類項目、生態敏感項目、社會關注度高的項目分別明確環評審批重點。二是針對性加強生態影響類項目環評管理。對鐵路、公路等交通運輸項目,煤炭、金屬礦等資源開發項目及水利水電項目,分類明確準入和監管的重點,不斷提升各項生態環境保護設施和措施的有效性。三是推進事中事后監管。對主要污染物區域削減、棲息地保護、生態調度、環保搬遷等對策措施不落實或落實進度緩慢的,依法實施通報、約談或限批;區域性、行業性問題突出的,規劃環評要求落實不力導致區域環境質量下降、生態功能退化的,按要求納入生態環境保護督察。
第四,在提升基層能力方面。部署開展環評審批權限梳理和承接效果評估,確保與基層能力相匹配;用好全國環評技術評估服務咨詢平臺,加強面向基層的指導幫扶;加強技術評估機構能力建設,鼓勵各省、市級生態環境部門統籌力量為基層提供評估服務。特別強調,要提升信息化能力,加快實現全國建設項目環評統一申報和審批系統全覆蓋。
下一步,我們將做好《意見》宣傳解讀和貫徹落實,加強調度指導,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見到實效。同時,注重實踐經驗積累,推動成熟改革經驗規范化、制度化,不斷把改革推向深入。
新華社:黑土地是地球上珍貴的土壤資源。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強調,要切實把黑土地保護好。請問生態環境部在黑土地保護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劉友賓:正如您所說,黑土地是一種珍貴的土壤資源,被譽為“耕地中的大熊貓”,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東部部分地區。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黑土地保護相關工作,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黑土地保護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重點開展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加強黑土地生態保護監管。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把黑土地生態破壞作為重點,查實并公開曝光一些地方違規占用黑土耕地、黑土地保護不力和治理不到位等突出問題,充分發揮警示震懾作用。
二是扎實開展耕地土壤污染防治。深入實施農用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治行動,支持內蒙古、遼寧、吉林和黑龍江四省區開展土壤污染溯源、斷源,從根本上解決了一批影響土壤環境質量的突出污染問題。目前,四省區耕地土壤環境質量總體良好。
三是積極推進農業面源。持續打好農業農村攻堅戰,在四省區選擇典型縣(市)開展農業面源與監督指導試點,堅持問題導向,促進農業投入品減量增效,加強秸稈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提升耕地質量。
四是搭建黑土地高水平保護科研平臺。生態環境部與北大荒農墾集團聯合建設“北大荒黑土地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實驗室”,匯集全國相關領域的高水平科研團隊,重點開展黑土地生態環境綜合監測、污染與生態調查評價、黑土地可持續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生態環境部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持續加大黑土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力度,進一步強化農用地土壤污染源頭防控,依法查處黑土地生態環境破壞問題,推動實現黑土地環境質量穩中向好,讓祖國的東北大地永保沃野千里、植被豐茂的壯麗景色。
南方日報:生態環境部在今年年初提到將加強交通、能源、水利水電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環評保障,請問在加強上述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環評保障上取得哪些進展,未來的工作重點是什么?
劉志全:謝謝您的提問。生態環境部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切實扛起生態環境部門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這個大局中的責任,在嚴守生態環境保護底線的基礎上,著力做好交通、能源、水利水電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環評保障工作。
一是從全國環評審批情況看,環評審批數量、涉及總投資額均明顯增長。今年1—8月份,全國共完成環評審批8.09萬個,同比增長13%,涉及總投資14.7萬億元,同比增長9.4%。其中,基礎設施、新能源、環境治理等項目快速增長。上半年,全國審批水利項目環評1642個,同比增長37%;鐵路專用線項目29個,數量創歷史新高。新能源相關行業迅猛增長,新能源汽車項目218個,同比增長179.5%;風電項目317個,同比增長63.4%。大氣、固廢處置利用等環境治理行業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二是從國家審批的重大項目看,交通、能源、水利水電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加快推進。我部高度重視,部領導分別帶隊,對山東裕龍石化、古賢水利樞紐、新能源基地等開展現場調研,指導推進環評工作。我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局等,組織鐵路、煤炭等重點行業環評調度會14次,重大項目專題對接200余次,協調解決生態環境問題,指導加快環評文件編制;審批交通、能源、水利水電等重大項目環評20個,涉及總投資2600多億元。其中,在交通方面,今年已審查海南省海口港馬村港區、福建省城際鐵路、成都市軌道交通五期等11個港口、鐵路、地鐵等規劃環評,審批黃桶至百色鐵路等3個項目環評,繞避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集中居住區等環境保護目標,采取了嚴格的生態保護、全封閉聲屏障等噪聲防治措施,切實維護區域海域生態安全和保障沿線公眾合法權益。在能源方面,今年已審查內蒙古準格爾等15個煤炭礦區規劃環評,審批紅沙泉一號露天煤礦等重大煤礦項目8個,繞避了國家級公益林、生態保護紅線等重要敏感區域,采取了嚴格的保水采煤、生態修復、矸石礦井水綜合利用等措施。截至目前,保供煤礦已批在批的項目超過六成,涉及產能12.47億噸/年,助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在水利水電方面,今年擬開工的黃河古賢水利樞紐、環北部灣廣西供水工程、白龍江引水工程、大渡河老鷹巖二級水電站等8個重大水利水電工程環評獲批,有些已經開工形成實物工作量。除自身采取棲息地保護、過魚等措施外,還通過“以新帶老”,推動西津水庫等一批現有項目采取了補建過魚設施等措施,推動修復河流生態系統。
下一步,我部一是繼續實施環評審批“三本臺賬”和綠色通道機制,會同地方加快審查審批,為重大項目盡快開工創造條件。二是推動生態環保措施創新。主動參與生態環境科技創新重大行動,在過魚等水生生態保護措施、保水采煤等綠色工藝、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生態修復技術等方面加大研究創新力度,推動生態環保技術再上新臺階。三是守牢生態環保底線。堅決落實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規劃環評要求,切實守住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依法依規,環境質量只能向好不能變差的三條底線,對適用《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五個不批”情形的項目一律不予審批,堅決把好準入關口。
封面新聞:噪聲污染防治法規定,新建、改建、擴建可能產生噪聲污染的建設項目,應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能否介紹一下噪聲污染防治法實施以來,生態環境部門在噪聲環評方面所做的工作,謝謝。
劉志全:謝謝您的提問。噪聲是公眾關注度較高的環境問題,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百姓身邊的噪聲污染問題,先后推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修訂發布、《“十四五”噪聲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印發實施,為解決百姓身邊的噪聲污染問題提供了法治綱領和行動指南。環境影響評價和排污許可領域積極落實法律和行動計劃的要求,先后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修訂發布相關環評技術導則。對密切相關的聲環境環評技術導則和機場工程環評技術導則進行了修訂,將法律中防治噪聲污染的總體要求細化為具體環評技術規定,更新了相關預測評價方法,進一步強化了噪聲污染防治措施,為環評領域落實法律規定提供了技術保障。
二是嚴格噪聲污染防治措施要求。在鐵路、軌道交通、公路等項目環評審批中,針對線性交通工程噪聲污染特點,推動優化選址選線,盡量避開居民房屋、學校等噪聲敏感建筑物或采取隧道等無害化穿越方式通過;因工程地質原因,實在難以避讓的,強化了聲屏障等噪聲污染防治措施的運用,明確了監測體系建設和跟蹤監測要求,切實減輕對沿線群眾的噪聲影響。京雄城際固霸特大橋段的全封閉聲屏障措施已經投入運用,這也是國內首個適用于時速350公里高鐵線路的全封閉聲屏障工程,效果顯著;沈白鐵路、中山東部外環高速公路二期工程等項目全封閉聲屏障措施正在按照環評要求實施。同時,針對機場噪聲污染防治等問題,正在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文件。
三是推動工業噪聲納入排污許可管理。出臺《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 工業噪聲》,完成排污許可平臺相關功能開發,為工業噪聲納入排污許可管理夯實支撐條件。研究制定《關于加強工業噪聲排污許可管理的通知》,要求“十四五”前工業噪聲排污單位全部依法申請排污許可證或進行排污登記。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深化相關管理要求,充分發揮環評源頭預防噪聲污染的作用,切實守護好群眾和諧安寧的生活環境:
一是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宣貫,推動新的聲環境和機場工程環評技術導則落地應用,確保各項噪聲污染防治措施有效實施。
二是指導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在環評審批中,把好噪聲污染防治關,提出嚴格的噪聲污染防治措施,切實守護好群眾的合法權益。
三是會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加快出臺機場行業環評管理政策文件,進一步細化機場選址、噪聲污染防治等要求,推動解決機場周邊噪聲污染問題。
四是加快出臺《關于加強工業噪聲排污許可管理的通知》,指導地方依法有序開展工業噪聲排污許可證核發,引導排污單位依法做好工業噪聲污染防治。
劉友賓:再過幾天我們就要迎來美好的中秋佳節,提前祝大家中秋快樂,闔家幸福安康。今天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