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機廢氣處理 |
發動機排氣噪聲 |
發電機風機噪聲 |
機房的隔聲吸聲 |
排煙系統消音 |
排送風系統消音 |
空調內部噪聲治理 |
風機氣流噪聲治理 |
空調末端噪聲治理 |
空調風管噪聲治理 |
空調機房噪聲治理 |
落水裝置噪聲治理 |
冷卻塔隔聲屏 |
冷卻塔消聲器 |
冷卻塔消聲窗 |
低頻振動噪音治理 |
電梯摩擦噪音治理 |
機房噪音的隔聲 |
電梯井的隔聲 |
水泵房隔音降噪 |
鋼鐵企業噪音治理 |
紡織廠噪音治理 |
工廠車間降噪處理 |
工業空壓機噪聲 |
機械設備噪聲治理 |
配電房噪聲治理 |
水泥廠噪音治理 |
民用建筑降噪工程 |
酒吧KTV噪聲治理 |
一頭齊耳短發,看上去文弱嬌小,但說話干脆利落;面對大氣環境問題,她總是能敏銳地從蛛絲馬跡中查找污染“真兇”、解決污染痼疾……她,就是省生態環境廳大氣環境處副處長張祥志。
今年以來,江蘇多地面臨大氣環境質量改善壓力。針對一個個“硬骨頭”,省生態環境廳組成多個幫扶工作組奔赴一線。張祥志就是其中一名“突擊隊員”,憑借出類拔萃的專業能力和一股敢拼敢干敢闖的精氣神,她經常帶隊深入各地尋找污染源頭,拿出更優治理舉措,被稱為守護藍天白云的“環境偵探”。
主動請纓,沖在前沿的“環境偵探”
今年一季度,徐州市黃河新村國控站點空氣質量排名倒數,至4月15日,該國控站點PM2.5濃度持續多日位列全省末位。省生態環境廳緊急成立徐州幫扶工作組,對該點實施定向幫扶。張祥志肩負重任,首站帶隊開展工作。
當地一位工作人員抱怨,該治的都治了,這個站點空氣質量“成績差”,是由客觀原因造成的,“儀器論”“地形論”“氣象論”不絕于耳。“果真如此嗎?”張祥志在心中打了個問號,在她看來,任何環境問題都不可能找不到根本原因,只要找到原因也一定都能解決得了。“我們對江蘇13個設區市大氣質量變化總體情況是清楚的,但是具體到一個站點逐日逐小時逐個指標的深入分析,平時關注并不多。”張祥志坦言。為了摸清情況,她全面梳理該國控點空氣質量監測數據,收集大氣溯源監測報告、監察室督查報告等資料,綜合分析近幾年尤其是今年以來該站點空氣質量狀況及主要原因,并與多部門聯動開展幫扶工作視頻會商會,就站點工業源、工地揚塵、道路保潔、機動車、城中村、餐飲油煙等方面重點問題進行研判交流,多輪分析該站點存在的突出問題。
為了盡快“扭轉乾坤”,張祥志在梳理資料之外,更是把大量時間花在了現場踏勘上。清晨,她徒步繞著站點周邊老小區和農貿市場轉圈,查看早點攤散煤燃燒情況,油煙是否收集到位;上午,她調取大數據平臺周邊高架點源在線監測數據,做完功課后直奔企業;下午,她請同事蹲點周邊道路,現場監測站點周邊道路車流量、車型、道路擁堵有多大;晚上,她在站點周邊轉悠,看看燒烤攤油煙排放如何,每天都安排得滿滿當當。
勘探現場、分析現狀、梳理問題、多方座談……工作組拿出了一份“含金量”十足的《黃河新村國控站點空氣質量提升任務清單》,現場交辦給當地相關部門。幫扶成效明顯:經過幫扶,該站點的PM2.5平均濃度由此前高于徐州市平均濃度7微克/立方米明顯縮小到2微克/立方米。
“幫扶工作組的成員專業、敬業,幫我們查找了源頭,解決了困惑,這個站點終于摘掉了‘倒數第一’的帽子,大氣質量明顯提升。”當地工作人員豎起大拇指。殊不知在這背后,是張祥志的辛苦付出和日夜奔波。
找不到污染源,她寢食難安
8月7日夜里11點,張祥志收到了一條微信消息:“南通近期持續臭氧高值,形勢嚴峻,這次幫扶請祥志副處長帶隊前往。”沒有任何猶豫,張祥志第一時間帶隊出發。
雖然人生地不熟,但張祥志總是不慌不忙,照例提前做起了功課。當地同志無奈地告訴張祥志,“我們900多家涉氣重點企業管控自如,每日晚8時至次日8時實施錯峰生產,該上的治理設施都上了。我們真是沒辦法了,南通的臭氧可能跟外來污染傳輸有關。”
張祥志從臭氧污染較重的國控站點入手,隨機抽取附近一家大型船舶制造企業,帶領工作組冒著高溫前往查看。結果很快就找到了問題,鋼材預處理工場的切割粉塵、焊接粉塵沒有收集;大量的船舶構件露天焊接,焊煙廢氣、粉塵直接外排大環境;4號涂裝車間,廢氣處理設施的補新風口風機未正常開啟,廢氣直接從補新風口直排外環境,現場監測儀顯示,TVOC濃度為74.2ppm,超標準限值5倍以上。為了避開白天高溫,企業將船舶構件噴涂作業安排在晚上8點以后。夜里,熟諳“門道”的工作組再次殺了個“回馬槍”,進入廠區走航監測。走到一處,突然,走航車里的VOCs在線監測儀數據出現異常飆升,VOCs峰值濃度達10760微克/立方米,且有嚴重油漆味,下車循味溯源,原來工人正在露天噴漆。
走航車是張祥志經常用到的“秘密武器”,大家將這輛跟隨工作組走南闖北、包打VOCs監測天下的車輛戲稱為“祥志號”。“走航不能無序,要有原則有目的。”張祥志說,每次接到幫扶任務后,她都會梳理重點源并在地圖上標注,結合環境質量數據,鎖定重點排查的區域、方位和污染源類型及具體點源,再根據氣象要素的變化去走航,總是能“一擊即中”。
為了鎖定污染源,今年55歲的張祥志一次次爬上幾十米高的設施,晚上回來常常連夜分析到凌晨兩三點,早晨8點,她又神采奕奕地出現在攻堅一線。
在紫瑯學院國控站點不到3公里的西南片區,分布著3家大型電廠,其啟停爐排放的大量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煙塵等對站點大氣質量產生直接影響,需降低排放濃度和排放總量;在東南片區的幾個國控站點,僅其中的某造紙廠堿回收爐,氮氧化物日均排放量就達到1.5噸,而這些都是沒有經過治理的……張祥志將問題一一指出,指導當地在臭氧污染防控上如何發力,讓本來無從下手的問題一下子找到了攻堅方向。
拼搏路上,收獲滿滿感動
張祥志干工作有激情,大伙都這么認為。她常和身邊的年輕人說,攻堅就是要盯住硬骨頭。在污染攻堅的路上,她也收獲了各方面的支持和滿滿的感動。
7月19日至21日,張祥志帶隊在宿遷幫扶。7月20日晚,宿遷市宿豫區的一個國控站點,連續幾個小時PM2.5都嚴重超標。張祥志立刻帶著走航監測車圍繞站點進行走航,但是沒有找到污染源頭。“周邊還有什么污染源?會不會有工地在偷偷施工而我們并不掌握?” 當時已是第二天凌晨零點三十分,張祥志撥通了宿豫區攻堅辦專職副主任朱袁義的電話,朱袁義接到電話后,二話不說,立刻騎著自行車趕到現場,和工作組一起分析研判、查找問題。在從事大氣污染防治的這些年來,張祥志共事了無數位像朱袁義這樣的人,默默地為守護藍天在拼搏、在戰斗!
南京棲霞區仙林街道擁有26萬人口,12所高校,大大小小的餐飲店鋪,滿足舌尖上的需求之余,也帶來煩人的困擾。為了解決油煙擾民問題,去年2月,棲霞區仙林街道黨工委書記、仙林大學城管委會副主任孫金娣專門到省生態環境廳尋求“良策”。就是這次,孫金娣和張祥志成為攻堅路上的志同道合者。
我們正在對餐飲大戶一家家提出油煙治理、近開始推動高校實驗室廢氣治理、霧炮車正在沖洗保潔……張祥志給記者翻看她和孫金娣的微信記錄。自從成為微信好友,晚上無論多晚,孫金娣都會在微信上實時請教張祥志,也發來街道在大氣治理方面的點滴進展,而張祥志也都一一回復。記者注意到,很多次聊天時間是在晚上的11點以后。“高頻”互動下,仙林街道在大氣治理上成為佼佼者,引來了不少周邊地區前來“取經”,這其中既有當地政府的主動作為,當然也離不開張祥志的無私付出。
一次次奔赴大氣治理的一線,一次次抽絲剝繭找出問題所在,張祥志用拼搏精神,昂首邁在治污攻堅的大道上,時刻準備打響新的攻堅戰。像張祥志這樣奮戰在治污攻堅一線的人,還有很多很多。正是因為他們的負重前行、日夜守護,才有了天藍水碧、如詩如畫的美麗江蘇。